当前位置: 首页 > 命理 >

八年了,他还是内娱顶流

2023-02-21 22:04:21 来源:蝉创意plus

要说内娱能称得上“国综第一”的 《大侦探》 必有一席之地。

毕竟从2016年开播,多年以来稳坐“国产综艺常青树”的宝座。

即使第七季大滑坡,被观众诟病强弩之末,七年之痒。


(资料图)

但如今,随着第八季的回归,仿佛又让人们看到原来的配方原来的味道。

曾经滑落的口碑也终于逆袭,且重回巅峰。

开播半月平台累计播放量超12亿,豆瓣评分9.1,全网TOP1拿下15次,全端热搜收割240+。

又快乐又深刻,这样的综艺谁不爱?

而这一集,在节目组坚持不懈“自己卷自己”的努力下,我们也确实看到了新的惊喜:

“尸体伤口不再被马赛克,性侵二字可以直白的出现在综艺里,我就觉得大侦探赢了,而且有一种终于见到一缕阳光的感觉。”

《大侦探8》回归即封神?

“超前聚会篇”开篇就是被评为“史上最佳”的先导片。

(自己卷自己,大概也只有《大侦探》了。)

“森林进化论之森林之战”,规则尽显复杂的“生存法则”,以类剧本杀桌游为切口实现个人生存战,让不少观众直呼想玩。

紧接着第一期案件《落日公馆》,节目组精心准备“全员熟人”。

该案件场景上以最大限度直观的呈现了豪华实景录制。

四层楼高的公馆,充斥着古典气息的装饰,以及梦穿唐顿庄园2.0的复古大钟。

故事一开始就交代背景,M207年,落日镇迷雾森林日不落公馆内,发生了一起命案。

乍一看以为是个“恐怖案件”,可随着故事的展开,才发现其深度不浮于表面,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苦难。

且极具讽刺的意味被安排在了角色的名字里,被侵犯的女生叫“郝平凡”,而侵犯者和加害者却叫“特优秀”。

该案件谴责了“受害者有罪论”,同时揭露了网络舆论、代际问题、家庭暴力、等社会议题。

(探案情节保密,在此不做剧透)

但案情的最终,故事并不受困于“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”,而是做出更理智的发言:

“每一个原生家庭都不是完美的,不能成为脱罪的借口。”

“共情”并不足以抹杀伤害的事实。

在最新第八季第4案 “飞跃疯人院” ,更是让人看了直呼“好敢”。

弹幕集体化身护盾“保护我方编剧”。

故事情节中,贾院长为了逃避责任,手术中在患者已经确认死亡的情况下,刻意延长15分钟心肺复苏的时间,修改了患者真实死亡时间。

被指内涵不久前一位医学生抢救无效死亡的真实社会事件。

此外,故事提到“八爪兔病毒”0号病人和1号病人所遭受的社会舆论暴力。

人们带着异样的眼光,对他们报以歧视和排挤。

走过几年疫情的大众无不对此深感“熟悉”。

这一期水准颇高,推理逻辑在线,嘉宾互动笑点颇高,还有专业知识科普。

“烂梗王”大张伟依旧是脑洞最佳。

一个幽默小插曲:

因为“大精神”在治疗“八爪兔病毒”过程中,药物的副作用使他出现了色盲的症状。

于是,从此就开始情商特别低,原因竟然是 “看不懂别人的脸色”。

(救命!hhhhh)

有感动,有娱乐,有反思,有硬核烧脑,有意蕴悠长,9.1的高分便显得有点真本事了。

八年陪伴,

《大侦探》只剩情怀?

2016年,《明星大侦探》横空出世(而后更名《大侦探》),作为“剧本杀综艺”的开拓者,带出了一股“迷综热”。

流程想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:

就是在已有的剧本下,大家选择剧本中人物进行角色扮演,然后通过对角色的演绎来挖掘出更多的故事线和破案线索,以此来推理找出剧情中的真凶。

《大侦探》则在此基础上还原特定场所布景,给予嘉宾现场搜证再一一核对线索推进案件。

怎么看都是个大工程,不仅逻辑线要理得顺,故事剧情要合理,趣味和娱乐性也不能缺失。

成败一线之间,好在《大侦探》开播就不负众望。

当初,在节目创作初期合成“双北”(北外和北大)的何炅与撒贝宁是节目的一大看点。

在第七季开始,缺席的撒老师确实是《大侦探》的一大遗憾。

可这些年,节目里的“直觉女神”鸥姐、“梗王”魏晨、“有蓉投蓉,有昕投昕”定律的杨蓉和吴昕……也都能引发无数个记忆点。

所以,即使如今探案类衍生节目多如牛毛,可只有且有《大侦探》依旧稳站头魁。

被不少老粉高度评价为“生命的一部分”。

(工作日吃的苦,要靠假期看《大侦探》补回来)

要说,已经播出了八个年头的《大侦探》,难道不光没有瓶颈,且迟迟没有竞品?

北大教授朱光潜曾直言侦探小说体裁的天生局限性:

“单靠寻常侦探故事的一点离奇巧妙的穿插绝不能成为文学作品……

文学作品之成为文学作品,在能写出具体的境界,生动的人物和深刻的情致。

它不但要能满足理智,尤其要感动心灵。”

如果只是单纯的侦破结果是远远不够。

恰恰这也是《大侦探》系列最宝贵的特质之一,在综艺节目中注入难得的人文关怀。

从第八季几期里其实能够明显感觉,一季更比一季强,这种强,指的是推理本的提升,内容更饱满,案情更复杂。

再者就是,前几集还偏向于故事集,那么到了第八季就大大有了普法的味道。

“当秩序正在摇摆,当平衡正在倾斜,载于史册的古老法典,早已宣告答案的绝对。”

这一季里,每桩罪案都如同现实社会的缩影,每期都聚焦一个鲜明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。

是话题但不是噱头。

借助深刻的立意,在给予受众思考空间的同时,不说教、不灌输,不做过多干涉和导向,单纯揭露和引发深思。

所以,众多的好评也不只局限于某种“情怀”中,而是节目本身的质量保证。

《大侦探8》,仅仅回光返照?

虽然荣获9.1分的高度评价,但不得不承认的是,《大侦探》确实正在陷入“综N代”艰难持续的困局。

其中不乏对《大侦探》系列是否趋于同质化,观众审美疲劳的质疑之声。

首先从节目的关注度来看,远不如前几季的巅峰时期,豆瓣留下评分的也仅有2万多人,要知道第一季高达10万多人,悬殊明显。

甚至就连第八季的赞助商从上一季的4个减少到了2个。

可见从第七季到第八季的“正名”之路走的属实不易。

此外,就是差评集中的两点。

一方面,节目的核心诡计被指涉嫌“抄袭”。

确切的说,不仅第八季,《大侦探》曾多次陷入融梗还是抄袭的争议。

此次则是因为有观众认为第一案中,钟和电梯的核心诡计与爆款剧本杀《逃脱艺术家》的核诡高度相似。

而《逃脱艺术家》同样曾被指抄袭日本推理小说《雾切》中“利布拉女子学院”事件。

(堪称“套娃式抄袭”)

其次,则是面对日渐苛刻的观众,没能逃过案件冗长的吐槽。

为了提高案件水准,如今的《大侦探》已经增加了更多复杂的作案手法,人物形象也呈现的更为饱满。

如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个案件至少四五个小时起步,在短视频爆火的快节奏时代,一个上、下分期的案件确实会显得些许“漫长”。

《大侦探》系列长青的优势离不开剧本和故事,而后续稳定且持续的保证质量同样对它很重要。

如今,2个赞助艰难维持,面临着制作成本和原创难度,商业回报极其不稳的难题。

是“破圈”回归,还是仅仅“回光返照”,对《大侦探》而言已经到了命运转折之时。

而这可能关系到我们未来还能不能看到它。

标签: 回光返照 横空出世 质量保证

上一篇:*ST皇台股东户数下降1.49%,户均持股11.01万元_世界要闻
下一篇:最后一页